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徐海东返回家乡大悟,在水竹沟组建农民自卫军,以烧窑为掩护,在窑工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,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,靠的就是严格遵守党的纪律,一心为老百姓,不侵害人民利益的根本。
当时的农民自卫军,说军是军,说民又是民。要来一大片、要散伙也是一大片。枪,也是七拼八凑的杂货,人,没个准数。衣服、武器五花八门。这还不说,集合起来乱吵胡嚷,赶庙会一样;散开住老乡家里,要吃要喝,老乡不给,还打人骂人。
一日,传来兵金豆跑进屋说:“队长,四班正在炖鸡呢,你不快吃点去?”
“哪来的鸡?”
“哪晓得” 金豆有句没句搭理到。
“反正不用掏钱买” 金豆边倒水边无意的说到。
“什么!”徐海东一拍桌子,打翻了水杯,解下腰上皮带,气冲冲的朝四班走去。
一进门,果然闻到煮鸡的香味。他还没开口,四班长笑脸迎上来:“队长,你……你来……来的巧!”
“我问你,鸡是偷谁家的?”
“偷……偷……偷”四班长外号“九哥”,平时说话还顺溜,一急眼就结巴嘴,说不成句。
“娘卖皮的!让你偷!偷!”徐海东抡起皮带,对着四班长连打带骂。并责令四班全体队员向房东老大娘赔礼道歉并掏钱补偿。事后查明是房东老大娘嫌老母鸡不下蛋,整天焉焉巴巴,又同情自卫队员们生活艰苦,就让队员们把鸡杀了。尽管这件事不全怪队员,但让身为队长徐海东有了更深刻的想法。
徐海东下决心整治整治,没过多久就选了些当过兵的,脑袋瓜灵的做班长、排长,还把那些跟着玩、凑热闹的打发回家。他意识到队伍得有几条过硬的纪律,才能保证不占老百姓的利益,才能真正赢得老百姓的支持来闹革命、反剥削。他想了几条,集合队伍当众宣布:
第一:集合战队不准讲话;
第二:不许穿长袍;(笔者备注:打起仗来跑不快)
第三:不许吃乡亲的东西;
第四:不许打骂乡亲。
几条纪律虽朴实但却能把队伍和老百姓紧紧的联系在一起,军民关系从此变得非常融洽,老百姓都自发的出来支援革命,参加革命队伍。后来徐海东将军在队伍当中也落下“臭豆腐”小气的要命的说法。
徐海东不光对战士“小气”,而且还对自己和家人非常“小气”。1940年因重病在家休养,妻子周东屏为了使他得到一些营养,便于消化,就通过地方党的同志从南京买来一斤橘子。
“先说说这橘子多少钱一斤?徐海东看到橘子便问道。
周东屏不敢把真实的价钱告诉他,随便说了一声:“这个不贵,四五毛钱一斤”。“ 四五毛钱一斤?不信,我不信。他揺头,拒绝吃。
“火柴多少钱一包?”徐海东随即问了身边的警卫员。
“三毛钱。”警卫员不假思索,说了实话。
徐海东当即在众人面前发怒了:“你说火柴三毛钱一包,我信,说橘子四五毛钱一斤,那是鬼话!你是共产党员,不准说鬼话。你告诉司务长,今后再不准买橘子!你们懂吗,不能为了我吃一斤橘子,花去几个战士的伙食费……”
可是在1935年的10月万里长征结束之初,党和中央红军尚未摆脱困境,毛泽东派红军后勤部长杨至成向已在陕甘边扎根的徐海东部队借款,徐海东却很大方,二话没说,在同样缺衣少粮、仅剩七千快钱的情况下,当即派人拿出五千块钱送到中央红军后勤部。 正是由于徐海东的大力支援,使得中央红军充实了自己的战斗部队,改善了武器装备,初步恢复了元气,并且度过了陕北的严冬
革命队伍,本是个大家庭。一路红军给另一路红军送几千块钱,这样不算什么大事。不过在当时两路红军钱财都很困难的情况下,却使很多同志深为感动。身为革命领袖的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彭德怀等都把这五千块钱,看做是雪里送碳。
后来毛泽东对徐海东念念不忘的一句话是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”,这也是毛泽东对徐海东的最高评价。尽管徐海东因为伤病,在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,但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,仍然被评定为大将。在10位大将中排名第二,仅次于粟裕。